博客
关于我
计算机组成原理 | 第四章《存储系统》学习笔记
阅读量:79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24

本文共 102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《计算机组成原理》课程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,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。在掌握基础操作和程序设计后,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显得尤为重要,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。本文基于学习笔记,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。

计算机系统概论

本章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,深入探讨了硬件与软件的层次结构。重点分析了五大功能部件及其作用,并阐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。层次结构方面,本文论述了多级管理模型的概念和意义。

数据表示方法

该章聚焦于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,涵盖了基础的进制转换方法。本集中讨论了二、八、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式及转换规则。此外,还详细介绍了有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,包括原码、反码、补码等补码表示的优势也得到重点阐述。非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,如字符、图像、声音数据等,也进行了基本介绍。校验编码部分,详细讲述了奇偶校验、CRC校验等常用检验机制。

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

本章重点分析了计算机内部实现的算术与逻辑运算原理。基于定点数与浮点数运算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,且特别针对补码表示的机器数进行了详细说明。这些内容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等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存储系统

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依赖于存储系统的有效管理。本章详细介绍了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。重点从存储介质、存取方式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存储器分类

从存储介质的角度,存储器主要分为半导体存储器与磁表面存储器两大类。从存取方式来看,则分为随机存储器与顺序存储器。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为只读存储器与随机存储器两种类型。信息的可保存性方面,则需要区分普通记忆与非永久记忆存储器。最后,从应用场景来看,存储器主要分为主存储器、辅助存储器、缓冲存储器等多种类型。

在实际存储系统中,存储器采用分级结构,形成了三层次的存储体系:快速缓冲存储器、主存储器与外存储器。这些层次划分有助于平衡数据访问效率与存储成本。

半导体读写存储器

半导体存储器以其优异的性能特征在计算机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其主要优势包括读写速度快、体积小、可靠性高且价格低廉。值得注意的是,半导体存储器具有易失性,断电后数据会丢失。

半导体只读存储器

半导体只读存储器主要分为三类:掩摸式只读存储器(ROM)、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PROM)和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PROM)。 ROM型存储器具有信息不丢失的特点,而 EPROM则具有可擦写的功能,适用于需要修改存储内容的场景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jpwuk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SQL中 find_in_set() 函数用法详解
查看>>
MySQL中auto_increment有什么作用?(IT枫斗者)
查看>>
MySQL中B+Tree索引原理
查看>>
mysql中cast() 和convert()的用法讲解
查看>>
mysql中datetime与timestamp类型有什么区别
查看>>
MySQL中DQL语言的执行顺序
查看>>
mysql中floor函数的作用是什么?
查看>>
MySQL中group by 与 order by 一起使用排序问题
查看>>
mysql中having的用法
查看>>
MySQL中interactive_timeout和wait_timeout的区别
查看>>
mysql中int、bigint、smallint 和 tinyint的区别、char和varchar的区别详细介绍
查看>>
mysql中json_extract的使用方法
查看>>
mysql中json_extract的使用方法
查看>>
mysql中kill掉所有锁表的进程
查看>>
mysql中like % %模糊查询
查看>>
MySql中mvcc学习记录
查看>>
mysql中null和空字符串的区别与问题!
查看>>